欢迎访问 唐山市保险行业协会网站
联系电话:0315-2050765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业内资讯 > 风险提示
风险提示

平安人寿唐山中支:警惕 这些“隐形骗局”专盯你的养老钱!

2025-7-21 16:18:00  浏览332次

      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针对老年人的案件频发,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、防范意识较弱等特点进行诈骗,平安人寿唐山中支在此温馨提示:警惕以下隐形骗局,守护好您的养老“钱袋子”!

案例一:冒充公检法/社保人员诈骗

      年近70岁的陈大爷接到自称"公安局"的电话,称其因涉嫌洗钱,需配合公安办案,将存款转入"安全账户",老人信以为真被骗走30万元积蓄。

      警示:公检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并要求紧急转账,接到此类电话,可拨打官方客服(如社保12333)核实并让子女协助确认。

案例二:虚假投资理财

       张大妈刷短视频时发现某投资平台,不仅承诺“保本高息”还能通过拉人进群的方式取得“快速收益”,张大妈轻信了骗子"国家扶持、养老专项理财”的幌子,拉入近10人进群并收到了一部分返现“佣金”,张大妈信以为真自己先后投资20余万元,但不久后对方失联,养老钱打了水漂。

      警示:天上不会掉馅饼,保本高息的项目背后一定隐藏着骗局。对于理财投资,要通过合法机构及正规渠道购买,切记贪图高息,如被骗及时报警。  

案例三:保健品诈骗

       冯大爷参加了某保健机构的“免费健康讲座”,现场“专家”称其售卖的“特效药”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,几位“病友”也纷纷表示使用后身体好转。冯大爷心动,花2.3万元购买但使用后却毫无效果,联系商家时已人去楼空,才发现所谓“专家”和“病友”都是骗子。

        警示:骗子利用健康焦虑心理,不仅夸大疗效还假设病友,诱骗老年人购买。切记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,任何宣称“包治百病”的产品都是骗局。

案例四:冒充亲友求助

       陈老太收到"孙子"短信称自己与他人打架需赔偿,但怕父母知道后会挨骂,要求老人“保密”并转账2万元用于赔偿对方,陈老太心急如焚,没敢给儿子打电话核实,自行转账后才发现孙子账号被盗用。

       警示:接到“亲属”紧急求助信息,可通过视频通话或联系其他家人进行核实,切勿轻信“保密”要求。转账前多问几个只有亲属才知道的细节,确认对方身份。

防范老年人被骗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:

      1、老年人自身:不轻信陌生来电、不泄露个人信息、不随意点击链接、延迟转账决定及时与子女沟通。

     2、家庭成员: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;帮助设置银行卡转账限额;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并关注异常行为。

       3、社会层面:强化社会反诈宣传,提高老年人警惕性;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,严惩违法犯罪行为。


       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但核心目的永远是"要钱"。老年人需保持警惕,遇事多问、慢行动,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!



(平安人寿唐山中支)